大满贯官方网站手机版

1962中印大战中,我军缴获400多辆军车,为何加满油后全数归还?

产品展示

你的位置:大满贯官方网站手机版 > 产品展示 > 1962中印大战中,我军缴获400多辆军车,为何加满油后全数归还?


1962中印大战中,我军缴获400多辆军车,为何加满油后全数归还?

发布日期:2024-12-21 15:18    点击次数:139

1962年,面对印度愈演愈烈、变本加厉的侵犯行为,我国发起了一场大型自卫反击战。持续一个月的斗争中,解放军战士以势如破竹之势将敌军打得落花流水,一路攻到了印度首都大门口。

在取得压倒性胜利、主动撤军后,我国不仅立即释放了3968名俘虏,还将几乎所有战利品都退还给印度,甚至于贴心的给数百辆军车加满了油。

我军为何不将缴获的武器运回国研究、自用,反而连还带送的都给了印度呢?

中国与印度同为四大文明古国,在数千年的古代历史中,一直保持着密切而友好的交流。从张骞出使西域,打通丝绸之路;到玄奘游历天竺,寻求佛法戒律;再到唐代使臣来往不绝,相互学习医学、音乐、建筑艺术等文化。不说亲密无间,至少也称得上是睦邻友好。

直到大英帝国崛起,其搞出来一个东印度公司,整天假借通商贸易之名,四处实施殖民扩张。从17世纪初到19世纪中叶,英国、法国、荷兰、葡萄牙等一众殖民大户在南亚地区上演了一场超级大乱斗。最终,日不落帝国拔得头筹,建立了名为“英属印度”的殖民统治区。

展开剩余89%

需要注意的是,英属印度和印度不是一个概念,其包含了今天的印度、巴基斯坦、缅甸和孟加拉国,差不多就是整个南亚次大陆了。

中国有句老话叫做“人心不足蛇吞象”,作为一个殖民地横跨七大洲、四大洋,统治面积高达3550万平方公里的第一殖民帝国,小小一个南亚肯定是填不饱肚子的。就在彻底吞掉南亚的同一时间,英国无缝衔接的将坚船利炮推到了中国沿海。

除了大家熟知的发动鸦片战争,从内部掏空中国,逼迫清政府签下不平等条约,强占香港岛外,英国还企图吞掉与印度接壤的中国西藏地区。如此一来,英国既能够扩大英属印度的范围,又能借助西藏“世界屋脊”的地理优势,居高临下的涉足乃至掌控中国西部地区。

1888年,2000多名英军悍然侵入隆吐山地区,攻击藏区军民,从而打通了从印度大吉岭到西藏的通道。此后10多年间,英国借着这条通道,接二连三的攻打西藏,甚至实施了曲美辛古屠杀、火烧乃宁寺等丧心病狂的恶行,给西藏人民造成了难以磨灭的伤害。

不过,尽管英军凭借着精良的武器装备和毫无底线的残暴攻势,一连占领了西藏大片区域。但由于藏族人民的誓死抵抗,以及清政府难得的清醒,英国企图彻底侵吞西藏的阴谋并没有得逞。不仅如此,在关于西藏的不平等条约中,还明确规定了“英国永不占并藏境及不干涉西藏一切政治”这至关重要的一点。

当然,英国虽然表面上退了半步,答应了清政府提出的底线。可明着不行,英国还不会玩阴的吗?

1914年,英国人在西姆拉会议上搞出了一个“麦克马洪线”。当时,英国外交大臣麦克马洪不知耍了什么花招,诱惑十三世达赖特使伦钦夏托拉,私自签订下一份划界协议。把原本的中印边界线整体往右推移,从而将广达9万平方公里的西藏区域划入英属印度的版图。

另有一说是,这份所谓的划界协议,其实是英国人在1930年胡编乱造出来的。伦钦夏托拉与麦克马洪的秘密协议中,不存在任何关于划定边界线的内容,麦克马洪线纯属英国厚着脸皮的凭空虚构。

这具体真相如何,我们无从验证。总之,这条不具任何法律效力的“新版中印分界线”就这么出现了。

二战结束后,实力大衰、自身难保的英国佬跑了,印度终于在1947年实现独立。然而,好不容易熬过300多年被殖民生涯,印度不好好休养生息、自强自立,反而一心想继承它前主人的“大统”,称霸南亚。

可今时不同往日,整个国际社会的大环境、思想观念已然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印度想重新搞殖民,或宗主国、保护国那一套,自然不现实。于是乎,印度捡起了全球普遍存在的边界问题,开始就麦克马洪线跟中国掰扯,非说那9万平方公里的西藏地区是印度的。

面对印度的无理取闹、胡说八道,正忙于解放战争、抗美援朝、发展建设新中国的我国,并没有放在心上,没曾想,这印度竟然逐渐将口头挑衅,升级为了武力袭击。

1959年,印度军队接连在边界地区制造了朗久、空喀山口两起流血事件。印军偷偷潜入中国境内,偷袭、扫射我国边防战士,导致多人伤亡。在我军发起自卫反击,将他们打得落荒而逃后,印度竟还恬不知耻地反咬一口,诬陷说是中国边防部队武装挑衅,甚至公然呼吁国际社会对中国实施轰炸。

此后两年间,印军更是直接开始在中国境内设立起军事据点,抢占边界高地、修建防御工事,显然蠢蠢欲动。

对于印度这一系列暴力挑衅行动,毛主席在发起自卫反击战前曾亲口表示,说他怎么都想不通印度为何会突然攻击中国?

一方面,50年代时,中印两国的表面关系并不算太差,周总理和印度总理尼赫鲁还曾多次相互访问,印度没道理突然180度大变脸。另一方面,自抗美援朝战争,凭借极端劣势的武器装备战胜联合国军后,中国的国威军威就彻底打了出去。印军哪里来的自信,敢主动招惹中国?

事实上,围绕麦克马洪线的争端,中印两国一直都是表面风平浪静,内里暗潮汹涌。早从独立建国起,印度就对中国西藏虎视眈眈了,尼赫鲁只是在等待合适的时机。而50年代末,就是尼赫鲁认证的绝佳的趁火打劫时期。

尼赫鲁

首先,1958年至1960年正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实施之际。受左倾冒进思想和浮夸风的影响,中国的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,国家经济陷入困境。

众所周知,西方世界一向是看热闹不嫌事大,总想着千方百计踩压中国。经西方一番添油加醋,尼赫鲁了解到的中国现状就直接上升成了:一片混乱、虚弱羸弱、不堪一击。

其次,1962年的中印战争,本质上并非一对一,而是一打三。50年代末时,中苏关系已经宣告破裂,而中美的和谈建交也遥遥无期。所以,对于印度侵略、攻击中国的图谋,美苏两国都是喜闻乐见,且乐于暗中助推一把的。据一名叫做霍华德·本杰明的远东情报中心官员表示,1960年时,印度接收到了包括最新型直升机、运输机在内的全套苏制武器援助,就连飞行员都得到了苏联的全方位培训。

正是出于这两个原因,尼赫鲁才会如此高调地向中国宣战,企图吞占西藏。当时印度自信到哪种程度呢?尼赫鲁公开立下军令状,声称一定要把中国军队从印度占领的那片中国领土上“清除掉”。而印度媒体更是铺天盖地宣传着“1个印度军人敌得过10个中国军人”等妄想式报道。

1962年10月,在做好从军事到思想的全部准备后,印度正式吹响了战争的号角。两万多印军在炮弹的掩护下,兵分两路越过麦克马洪线,朝我国边防部队发起大规模攻击。

眼看着印度都撕破脸,打进家门了,我国自然忍无可忍。10月20日,随着中央政府一声令下,中国军人正式朝着印度发起了自卫反击作战。众所周知,中国军队的战略战术,那放眼全球都是独树一帜、无可匹敌的。连一年365天里360天都在打仗的美军,都招架不住,更别说印度军队了。

短短31天时间,我军通过穿插迂回、内外夹击、分割包围、瓮中捉鳖等各种经典战术,将印军彻底击溃。这一战,我军收复了大片领土,拔除了印度设置在我国境内的全部军事据点,击毙、俘虏印军8000多人,还缴获了大量武器装备。

战斗持续到11月21日,在一路猛攻至距离新德里仅300公里处,吓得尼赫鲁再也不敢胡作非为后,我军立即选择全线停火、撤离印度,并释放了全部俘虏。

说实话,我国在实现自卫反击后选择主动撤军,那绝对是意料之内、情理之中。毕竟我国一直奉行和平外交原则,人不犯我,我不犯人,人若犯我,我自卫反击后也绝不为难别人。

可连带着把缴获来的武器物资都打包还给印度,就着实有些奇怪了。且不说因为印度的挑衅,我军损失了多少人力物力财力,刚好可以用这些战利品填补一下。就算要还,至于还给那400多辆军车加满汽油补好漆再还吗?那么,我军这个举动,究竟有何深意呢?

乍一看,大家或许会认为,我国这是出于和平友好所做的选择。其实不然,对于一个长期侵占中国领土,多次攻击中国军民,甚至主动挑起热战的敌人,中国没理由这么轻而易举就原谅。

1962年战胜印度侵略者后,我军之所以会加量送还那些武器物资,主要有两个原因。

其一,这可以达到一种心理震慑的效果,也是一种变相的凡尔赛。直白地说就是,我把你的人还给你,把你的武器装备还给你,还顺带着给你送了一堆战略物资,你有胆就再来试试,看我怎么碾压你。

其二,从印军手中缴获来的武器物资,99%对我国而言都毫无用处。前面提到过,中印大战打响之前,印度从美苏两国那儿获得了一些武器支援。按照惯性思维来看,印军手中应该有不少先进武器。

可需要注意的是,对美苏而言,印度占领西藏只是能让它们看看热闹、开心开心,对它们而言并没有什么实质性好处。换而言之,美苏两国就算给印度提供支援,也不会给太多好东西。而哪怕美苏给的装备都很好,当时误以为中国不堪一击的印度,肯定也不会把好武器一次性都拿出来用。

事实也是如此,相关资料显示,1962年中印大战中,印军主要使用的是李·恩菲尔德栓动式步枪,这是英国于1895年研制出的枪型,满满的年代感。另外两种主力武器布轮机枪和斯特林冲锋枪,虽然攻击性不俗,但也都是二战时期的主力武器了。

反观我军当时的56半自动式步枪和56式突击步枪,那都是以SKS步枪、AK47等先进武器为蓝本打造的。简而言之,印军那些武器,我军拿来压根没用,还懒得费工夫搬运。

不过凡事都有例外,其实当年我军还是带走了一样战利品,那就是直升飞机。由于清政府闭关锁国,西方列强接连入侵等问题,我国的军事工业起步较晚。经过较长时间的研究攻坚,我国的武器制造水平有不小提高,但在航天等难度系数较大的行业上,还是存在一定困难。

受此影响,建国后的很长时间里,我国的武器研发一直都是以仿制国外高端武器为基础进行的。而印军使用的就是苏联提供的新型直升机,正好可以供我国研究学习。

回顾1962年的中印大战,其清晰的展现出了一个道理。那就是武力不能解决一切,但万万不可没有武力。只有军事力量、综合国力强大了,才能更好的守卫国家主权与人民安全。为此,我们应当向每一位军人、每一位武器研发制造者,献上崇高的敬意。

#图文万粉激励计划#

发布于:天津市

下一篇:没有了